欢迎访问中国植物学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荟萃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一李继侗
日期:2015-09-24 发布人: 】【打印 关闭

    李继侗,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苏省兴化县。1912年在上海青年会中学就读,两年后转圣约翰大学附中,1916年毕业,考入圣约翰大学。因学费昂贵,家境困难,转到南京金陵大学林科学习,1921年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学校公费留美,入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作研究生,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5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国人在林学方面获美国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博士论文《森林覆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发表于1926年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专刊第18号。1925年回国,在金陵大学任教。1926至1929年任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这时生物系教授仅他一人,他几乎讲授了生物系的全部课程,除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解剖学课程外,还讲授了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进化论等课程。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仍勤奋地进行科学研究,1929年在英国《Annals of Botany》43卷上发表关于光合作用的瞬时效应的论文,国际上公认他是瞬时效应的最早发现者。1929至1937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先后讲授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解剖学及应用植物学等课程,他亲自设计建立植物生理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实验。1931年第一次在清华大学讲授植物生态学课程,自此他更多注意于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从1932至1937年,历年暑期他都带领学生到北平附近的山区进行植被考察,他跟学生一样自己背行李和标本跋山涉水,身教言教,深受学生爱戴。
    1937年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迁到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再迁昆明。当时,一部分人乘粤汉铁路火车经香港、越南到云南;其余师生200余人在李继侗、闻一多、曾昭抡、黄子坚四位教授带领下跋涉三千余里,历时两个多月,由长沙步行到昆明。李继侗临行前写信给家人:“抗战连连失利,国家存亡未卜,倘若国破,则以身殉。”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精神。1938年5月4日,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任先修班主任及生物系主任,并管理过合作社。1946年他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后,奋力投身于学校的恢复工作,使教学得以尽快正常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并愉快地承担起党与政府交给他的培养生态学人才的任务。他这时已年逾半百,但为了学习苏联生态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以惊人的毅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顺利阅读和翻译俄文教材和专业参考资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生物系和北京大学生物系合并,他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植物学教研室主任,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为新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生态学人才。还创办了《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现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的前身)。结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他带领师生多次参加野外科学综合考察,如1952年的海南岛橡胶宜林地考察,1954年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1956年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考察等。
1957年国家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第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大学。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他欣然接受政府的要求,离开条件优越的北京大学,出任内蒙古大学第一任副校长,后来又兼任内蒙古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倡导下,内蒙古大学成立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专门组,多次进行草原植被考察,并尽心培养草原科技人才。他还倡导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现已出版。常年的繁忙工作,终于使他积劳成疾,于1961年12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64岁。
    1955年李继侗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生物学地学部常务委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汇报》主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主编等职。
    李继侗一生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朴实的生活作风,使他在我国生物学界享有盛誉。
 
    (详细信息请见中国植物学会会讯2010年第四期)
上一条:中国孢粉学的奠基人之一------王伏雄 下一条: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汪振儒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科普专栏 | 生物学竞赛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专家荟萃

中国植物学会  京ICP备06026858号-1

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100093    电话:(010)82599636,62836505   Email: bsc@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