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植物学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活动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科普活动在多地顺利开展
日期:2016-06-27 发布人: 】【打印 关闭

 

    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牵头,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承办的主题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生物技术——科学认识转基因技术”的2016年度科普活动在各地顺利开展。

    2016年4月18日,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会议,对加强转基因技术安全监管和科普提出要求。副校长、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宪省教授出席会议,各学院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张宪省在讲话中强调,转基因技术是生物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有利于增加植物抗病性,加快新品种培育速率,打破种属之间界限,使农作物高效、低成本、环保。但是,如果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安全监管不力,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下一步,学校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监管,用于科学研究的转基因作物试验种植要相对集中以便于管理。二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要了解转基因技术,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消除大家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促进转基因技术科学研究。会后,张宪省和与会人员参观了在科技创新大楼举办的转基因技术展览,并对转基因技术进行讲解。本次转基因技术展览为期一周,参观的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此次展览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对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偏见和不正确认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6年5月18日,相同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也在青岛农业大学顺利开展。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刘新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帮助大家科学、全面地了解转基因,提高科学素养,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刘新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成功应用。随后,针对大众对于农业转基因安全问题的担忧,刘新教授重点介绍了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审核转基因作物的严苛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分享讲解了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刘新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生活案例,贴合实际、贴近生活,将科普内容和前沿研究相结合,不仅起到了为民众答疑解惑的作用,也激发了中小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016年5月21日,由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实验室开放日”科普活动在石家庄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322名来自石家庄十余所中小学的学生及家长。“实验室开放日”分为科普讲座和实验互动两个模块。首先,生命科学学院管振龙、孙颖、尚忠林、鞠建松、周春江、谢启光六位教授从自身研究领域切入,分别作了《从学习记忆的机理谈谈学习》、《水稻的一生》、《神奇的光合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走近转基因世界》、《生物钟探秘》六个科普主题讲座。随后,研究生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科研平台、标本展览、水稻生活史材料观察、实验田地,并现场进行了显微镜操作和切片观察、实验动物解剖等科学实验与体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体现了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形成,拉近了公众与生命科学研究的距离。此次活动由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生命科学学院孙颖教授组织筹办,旨在发挥学术团体的社会职能和影响力,加大科普活动力度,增加公众对科研工作者及其研究内容的了解,激发科学兴趣,推动传统科普和科普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实验室这个集成平台对科学普及的推动作用。
 

    本次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方面,为中小学师生和家长提供了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会,他们在与科学家互动的过程中近距离了解生命科学,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转基因技术;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科学家们也走出实验室,与中小学教师面对面,分享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与感悟,进而影响更多的师生。

 

科普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 

上一条:第四届国际植物维管生物学大会在深圳顺利召开 下一条: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野外科考工作组会议在昆明召开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科普专栏 | 生物学竞赛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专家荟萃

中国植物学会  京ICP备06026858号-1

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100093    电话:(010)82599636,62836505   Email: bsc@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