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植物学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农科院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钙通道蛋白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分子机制
日期:2021-07-14 发布人: 】【打印 关闭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系统阐释了钙通道蛋白OsCNGC9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建立了一条从低温信号感知到钙离子通道激活的低温信号转导途径,填补了植物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缺失的重要一环,为利用OsCNGC9 进行水稻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据万建民院士介绍,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之一。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相对于小麦、大麦等作物,水稻对低温胁迫更加敏感。因此,研究水稻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实践价值。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主动应激和适应机制,以缓解和降低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瞬时上升一直被认为是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早期核心事件之一,但植物中负责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OsCNGC9可以通过与类受体激酶互作正向调控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在本研究中,该团队发现OsCNGC9 突变体cds1 较野生型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研究表明,OsCNGC9作为一个钙离子通道蛋白,积极调控低温胁迫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和低温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水稻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激酶OsSAPK8可以与OsCNGC9互作,通过将OsCNGC9磷酸化从而改变它的通道活性。此外,在转录水平上,低温诱导的OsCNGC9 表达依赖于水稻低温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OsDREB1A。实验证实,OsCNGC9 或OsSAPK8 基因过表达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初步展现了OsCNGC9为中心的信号模块在水稻抗逆遗传改良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该研究是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离子通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前期研究相继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植物细胞(Plant Cell)》和《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等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中央公益性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卫斐)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430-5

 

 

OsCNGC9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的模式图

 

 

文章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上一条:植物所与浙江大学合作解析绿硫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下一条:新疆生地所在积雪变化对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长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科普专栏 | 生物学竞赛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专家荟萃

中国植物学会  京ICP备06026858号-1

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100093    电话:(010)82599636,62836505   Email: bsc@ibcas.ac.cn